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校召开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

  2016-10-16 09:55:08  

  10月14日下午,华体会(中国)在科学会堂二楼报告厅召开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校长卫建国、副校长王云、车文明,教务处处长范哲锋以及教务处工作人员,各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优势专业、优质课程、教改创新三类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车文明副校长主持。    

  会上,范哲锋处长解读了优势专业与优质课程建设验收标准。他从学分控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术研究、教学建设、专业优势及特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等方面解读了两个标准的具体内容,强调了教改的重要性,希望各学院认真研究两个标准,落实好相关措施。       

  随后,车文明副校长与12个专业和5门优质课程所属学院负责人签订了计划任务书。       

  与会人员围绕此次教学改革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教改试点学院、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焕君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导师制和教研组四个方面介绍了教学改革方案;省级优势专业代表、文学院副院长栗永清从教学设计和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经验;校级优质课程代表杨红萍老师从团队成员情况、目前研究进展和未来建设目标三方面介绍了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的一些建议;教育技术专业代表、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存友从资源建设和资源运用两方面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技术标准。       

  卫建国校长作了讲话。(后附讲话原文)他指出,今年学校启动的三项重大改革,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文件,完成了2016年首批校级优势专业、优质课程、教改创新课题等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教学改革的顶层规划和整体布局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就是各学院和承担项目的教师具体推动和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卫校长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主要谈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重视和加强本科教育的问题。卫校长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本科教育等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一致关注的问题。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而言,本科教育具有基础性和独特性,在大学的职能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科研院所也可以具备,唯独本科教育这项职能任何社会机构都无法取代。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对“本科乃大学之本”的理念同样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师范大学,理应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学校的基础在本科教育,学校的优势也在本科教育。华体会官网登录历届本科毕业生是山西省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办好本科教育,尤其是办好本科师范教育,对于突显华体会(中国)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占领山西省优质中学教师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关于为什么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问题。学校出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之所以要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课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抓住课堂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二是当前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沉闷压抑,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突击应试,毕业设计纸上谈兵。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背道而驰,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造。       

  第三,关于人才培养体系其他环节的改革问题。卫校长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改革,课堂只是核心,并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部。我们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不是仅仅关注课堂而忽视其他培养环节,我们只是强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抓课堂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其他环节的改革。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以外的其他改革,必须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深化实践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要加强优势专业和优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三者之间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各学院和课改老师们要认真思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能不能实现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       

  一是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最缺乏的是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批判质疑精神,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最要命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能再满足于做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要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的“引导者”,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变。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探究原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应着重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分享体悟,激励学生学习;应着重指导学生的经典阅读和前沿文献阅读,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之路。       

  第五,关于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问题。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里面提出,通过改革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位。这个“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既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也是检验我们改革成效的一个总的标准。我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这样一个培养目标来进行。  

  一是要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坚决杜绝期末划划重点、考前突击复习等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弊端,要引导那些习惯于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二是改变“好老师”的评判标准。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仅仅满足于“讲得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一个老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否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堂课让学生喜欢上一个专业,一堂课影响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堂课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观念,一堂课引导了学生的价值判断,一堂课让学生受益终生。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第六,关于落实落细各类教改项目的几点要求。卫校长就做好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抓好项目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承担教改项目的学院和教师要认真规划承担的任务,对照各项验收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科学的建设方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能够产出一批像样的成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凸显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只能靠广大教师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大家一定要树立学院办学校的理念,主动承担起改革发展任务,以学院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三是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尊重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教学改革不仅要有好的思路和举措,还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保障。下一步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教改保障服务方面下功夫,为学院推进教改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和有力支持。       

  卫校长最后强调,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学校对大家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张明娜/文 饶二保/摄)       


校长卫建国讲话


副校长车文明主持会议


副校长车文明与12个专业和5门优质课程所属学院负责人签订计划任务书


会议现场

附:卫建国校长在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落实各项教学改革任务  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在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卫建国
(2016年10月14日)


  今年学校有三项重大改革,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突破口的重点学科攀升计划,以分类管理考核为突破口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努力,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文件,完成了2016年首批校级优势专业、优质课程、教改创新课题等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各类教改项目任务书签订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学改革这项任务的顶层规划和整体布局已经告一段落,今天会议之后,各项建设经费也会很快到位,下一步主要就是各学院和承担项目的教师具体推动和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了。所以,今天的会议,既是各类教改项目任务书签字会议,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动员会。刚才部分省级优势专业、学校课改试点学院和几位课改老师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非常好,谈出了各自的特色,体现出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个人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下面我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重视和加强本科教育问题

  今年以来,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本科教育等问题,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一致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而言,本科教育具有基础性和独特性,在大学的职能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科研院所也可以具备,唯独本科教育这项职能任何社会机构都无法取代。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一个专题报告中说:“就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任务。”“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看什么?不是看它的规模、数量有多大,而主要是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了多少、项目搞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       

  2016年3月,教育部召开了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决定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双一流”方案进行建设。林蕙青副部长在会议上强调,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各高校要大力发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随后,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上,“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的灵魂”、“重视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一流大学应有一流本科教育”等观念成为大多数与会者的共识。最近,教育部部长陈保生提出,高等教育要增强五大办学理念: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陈部长特别强调:“学校为教学而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现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根本任务是要培育世界一流人才。我们要认识到,教学决定生存,离开教学,校长不是校长、教授不是教授、大学不是大学,学校就没有了。”       

  纵观国际高等教育界,对“本科乃大学之本”的理念同样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在世纪之交,美国“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启动,有10项改革建议和举措,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发布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哈佛大学近年来也以课程为核心改进本科教育,通过网络开放课程,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从这里可以看出,世界著名高校都在关注本科教学质量问题,都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师范大学,理应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学校的基础在本科教育,学校的优势也在本科教育。近年来学校本科生生源质量一直很好,2016级新生录取分数文科高出省控线40分,理科高出省控线30多分,在全省高校排在前列。华体会官网登录历届本科毕业生是山西省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办好本科教育,尤其是办好本科师范教育,对于突显华体会(中国)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占领山西省优质中学教师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一段时间,我多次讲到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我们今后在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师市场的地位和影响有削弱的趋势。如果不努力,我们将会失去自己的优势,我们也可能不再是山西省教师教育的龙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加强本科教育,学校今年实施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和主要就是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的。       

  二、关于为什么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呢?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课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是通过课堂获得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抓住课堂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同时,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理论界关于课堂的重要性有诸多论述,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认为:“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只能是行走在教育的边沿上。”这些观点很形象地表明,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要向课堂教学要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工作,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都很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两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将高校教学水平列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第一次写入党的中央全会文件,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写入了国家五年发展规划,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突显了教学工作的突出地位。《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都表明,课堂教学水平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水平一刻都不能忽视。       

  2.当前大学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曾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非主流现象”:有的高校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沉闷压抑,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突击应试,毕业设计纸上谈兵;有的高校甚至以“清考”的方式,恩准学生毕业,如此等等。这些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是存在的。具体到我们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还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仍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教师的教学存在“满堂灌”现象,忽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时空狭小;教学内容缺乏研究性、引导性、指向性和选择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过时,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引导力;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和途径,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学生上课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提问意识不够,批判质疑能力较差,玩手机、逃课等现象严重。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背道而驰,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造。       

  总之,课堂在当下的人才培养及其质量提升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改造现有课堂,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加符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于高等学校来说,现在已经到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于向课堂要质量,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把重视本科教育落实到重视课堂教学上来,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通过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关于人才培养体系其他环节的改革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改革,包括实践教学体制机制改革,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诸多内容。课堂只是核心,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部。我们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不是仅仅关注课堂而忽视其他培养环节,我们只是强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抓课堂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其他环节的改革。大家从学校教学改革总的实施方案里也能够感觉到,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成系统的,不仅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原则,而且也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实验课、实验区建设、学业评价、教学评价、听课制度的改革,还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创新项目支持计划等。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以外的其他改革,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三个方面工作:       

  1.深化实践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全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最薄弱的环节,大学生实践能力差,是中国高等教育最要命的问题,亟需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比如,师范生增加为期一周的见习环节,改革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支持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在实验课方面,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实验课,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比重等。实践教学改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下一步还需要有更多的思路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来推进改革。生命学院和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作为试点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生命学院甚至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在今后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为全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加强优势专业和优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三者之间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刘献君教授认为,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变革,核心是要进行课程改革。事实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最终都要落脚到课堂教学上来,都要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因此,我们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关注专业和课程建设。这次教学改革,我们选出了一批优势专业和优质课程,按照省里的资助标准给予支持建设,这一资助力度应该说是比较大的,每个优势专业30万元,每门优质课程10万元。优势专业和优质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我们下一步的教改人物评选、省级精品课程申报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抓好。       

  3.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家都能切身地感受到,现在的信息技术太强大了,网络上的资源太丰富了,我们每天接收的各种信息大多数都是来自网络,以至于离开手机和电脑几乎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在影响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甚至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将强大的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华中师大等高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非常先进,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学校部分中层正职干部专门去学习考察过,最近传媒学院部分教师也专门去考察学习过,并写了一个很好的考察报告。传媒学院还起草了一个学校优质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认证规范文件,很快就要发布。下一步,我们各学院和课改老师们要认真思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强保障。办学空间再有限,办学条件再差,在这方面不能落下步子,不能落后。       

  四、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能不能实现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六条原则中有一条专门讲到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建立交互式课堂,着力把“知识传授式课堂”改造为“问题探究式课堂”,把教师角色由“学科知识专家”转变为教学“引导者”。那么作为“引导者”,我们就不能再满足于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能力。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       

  1.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       

  在今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讲过大学期间应当培养哪些能力。我当时引用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晓东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论我怎么鼓励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其中提到确保在美国学习成功的三大必要能力,即: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林教授说这三种能力是美国教授都认可的,并且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非常巧合的是,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在今年的新生开学演讲时,谈的话题也是批判质疑能力。他演讲的题目是《对失实表述说不》。他提到,耶鲁大学的学生在耶鲁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如何辨别和应对各种失实表述。他说,耶鲁的老师都秉承着同一价值观,那就是,任何简单粗暴、煽风点火、歪曲误导的表述都值得怀疑。耶鲁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加审慎的批判性思考者——学习怎样正确地评估证据,考虑得更广更全面,从而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哈佛大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       

  我认为,上面提到的这些能力也都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最需要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重点引导的目标和方向。与国外一流大学比较,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人们对这个问题谈论的很多,有些观点还很尖锐。概括地说,我觉得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最缺乏的是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批判质疑精神,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最要命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太喜欢或太习惯于从老师那里或从书本上接受“标准答案”了,太缺少对已有结论的讨论、质疑和辩驳。我认为这是大学生能力差的总病根。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能再满足于做“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要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的“引导者”,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       

  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变。我在今年四月份教学观念大讨论活动月期间在几个学院讲过,大学课堂和中学课堂有着明显区别,大学课堂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大学教师要知道在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我认为,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于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于探究原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大学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当讲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深层原理,组成本课程的全部知识的总体联系或内在联系,本课程知识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本课程知识的应用原则及途径。学生作为本门课程的初学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握本课程的知识整体,也不可能马上把握本课程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总体知识框架,提供一片森林的轮廓。如果把一门课比作一座山,那么,教师就是站在山腰或山巅的人,学生则是站在山脚下的人。这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区别,这就是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不应过多讲授本课程的知识细节和具体事实。只有原理是长远的,它构成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智力基础,形成人们的总体能力。而细节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到或进行再学习,并且细节在有限的课堂上也是讲不完的。       

  第二,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分享体悟,激励学生学习。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介绍自己研究本课程的经验、体验、体悟,传授学习和研究本课程的方法。教师作为“先生”,对所教课程肯定有很多学术体验和体悟,这是弥足珍贵的学术资源,而学生作为初学者一般不具备这样的经验和体悟。通过分享体悟,可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智发展以及整个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对于资深教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和需要。       

  第三,指导学生的经典阅读和前沿文献阅读,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之路。大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挑选和提供部分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让学生体验经典的永恒价值和无穷魅力。经典研读的价值是其他普通著作所永远无法替代的。经典著作未必句句是经典,未必章章是经典,但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篇章和深邃思想是一般普通著作所永远无法企及的。仔细研读和体味这些经典片段,会把阅读者带进一个深刻的、高远的甚至玄妙的境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前沿文献的阅读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某一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和趋势,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让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学的步伐。       

  五、关于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问题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在这个文件里面,有一条是“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具体内容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引导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学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这个文件出台得很及时,也很必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变化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必然要进行调整。那么教学质量评价该如何改革?一个核心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里面提出,通过改革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位。这个“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既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也是检验我们改革成效的一个总的标准。我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这样一个培养目标来进行。       

  1.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和方法。简单地说,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什么叫“学得好”,如何对“学得好”进行考核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效来体现。我们实施课改以后,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变化,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能再用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办法,这就需要创新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方法。在考核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坚决杜绝期末划划重点、考前突击复习等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弊端,要引导那些习惯于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2.改变“好老师”的评判标准。什么样的老师算是“好老师”?或者说衡量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过去我们认为一个老师学识渊博,口若悬河,课“讲得好”,那就是“好老师”。现在应当有所不同了,我们现在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仅仅满足于“讲得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一个老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否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老师,你在何等程度上启发了学生?你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上贡献了什么?一堂课让学生喜欢上一个专业,一堂课影响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堂课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观念,一堂课引导了学生的价值判断,一堂课让学生受益终生。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改变一种观念,不要总认为我不讲学生就学不会,我讲得少学生就学的少。哪有这样的事?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不是过去那种知识垄断时代。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我们老师更广泛,在一些知识内容上,学生比我们的老师知道的更多。千万不能再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了,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六、关于落实落细各类教改项目的几点要求

  以上是结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谈的几点意见,有些内容是学校的改革思路和举措,是写在学校文件中的,有些内容是我个人对教学改革的一些理解和思考,算是与大家的讨论交流。下面,我就做好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1.要抓好项目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到目前为止,学校在教学改革这项工作上,出台了总的实施方案,又制定了10余个配套实施办法,立项建设了12个优势专业、30门优质课程、20项教改创新课题。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层面不会再有大的政策和申报项目出台。所以,接下来就是任务落实阶段。我们的学院也好,承担优质课程和教改创新项目的老师也好,一定要认识到,项目立项了,资金到位了,不等于任务就完成了,目前的工作只是改革的开始,后面需要一项一项地去具体落实。我们以前有过这种情况,项目评出来了,会开了,钱到位了,后面就没事了。有很多老师对承担的各类项目完全没有完成的意识,有的校级课题干脆就不管了,以至于相关部门只好取消该项目。有一些老师也不做项目,也不花钱。大家一定要明白,不花钱也不做事,是懒惰行为。我们这次教学改革,学校花这么大力气,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一定要做出成绩,一定要产生实效。承担教改项目的学院和教师要认真规划承担的任务,对照各项验收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科学的建设方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能够产出一批像样的成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凸显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基本目标、基本原则,但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只能靠广大教师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这就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国庆假期之前,学校召开了教改试点学院工作会议,五个试点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工作汇报。在这次会议上,我明显地感觉到,这几个学院都能够立足学院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体现了大胆进行改革创新的勇气和精神,非常值得肯定。今天各学院的负责人都在,大家一定要树立学院办学校的理念,主动承担起改革发展任务,以学院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特别是学校下一步全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工作重心下移,各学院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大家一定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创造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切实发挥学院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       

  3.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尊重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教学改革不仅要有好的思路和举措,还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保障。下一步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教改保障服务方面下功夫,为学院推进教改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和有力支持。比如,要考虑为试点学院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试点学院大胆探索,大胆改革;要制定课改教师校内校外培训方案,启动课改教师培训工作,提升课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要及时发现总结教学改革中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形成样板,在全校学习推广,扩大改革成果。此外,还要尽快完成网络教学平台的采购安装工作,要做好科学会堂一层大厅及田家炳楼东面大厅师生交流场所的管理服务工作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能够在校内营造尊重教学改革、支持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当中。       

  最后,还是那句话,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后学校的教学改革任务主要靠大家来推动、来完成。我对大家付出的努力深表感谢!对大家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